郭影秋这时候已经有了共产主义思想,他在寻找共产党组织。当时,由于徐州地区的党组织大暴动,几次遭到敌人的大搜捕大破坏,主要领导成员和大批共产党员遭到逮捕与屠杀,整个徐州地区的党组织陷于瘫痪瓦解状态,郭影秋一直没有找到,他甚至写信给各地的同学联系,询问哪里有共产党组织。
在赵光涛馆长的帮助下,郭影秋也把女友凌静调到了徐州民众教育馆,担任图书馆管理员,二人结束了异地恋。因为他们已经26岁了,也谈了好几年,应该结婚了,但却没钱结婚。徐州民众教育馆属于一家社会公益机构,工资很低,还断断续续,郭影秋离开民众教育馆,到收入稳定的沛县中学担任教导主任。
1935年的暑假,郭影秋看到一份北平师范大学要举办暑假历史学习班的告示,就和凌静商量了一下,二人一起报名参加了学习班,一是学习,二是去北平旅行结婚,他们只是给亲朋好友发了一份《告亲友书》,就踏上了去北平的火车。
在北平,他们在上课之余,携手游历古城的风光,过了一段甜蜜的新婚生活。一天,郭影秋和凌静游览八达岭长城,夕阳西下,古朴荒凉的长城两侧,村庄的炊烟袅袅升起,成群的牛羊在牧人的驱赶下缓缓前行,他们想:如果能像这样天荒地老,该有多好!
晚上,在一个小饭馆里吃饭,郭影秋向店家要了两个杯子,一起喝了交杯酒,他们不用拜天地和玉皇大帝,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郭影秋写下一首题为《八达岭》的诗:
万里长城接大荒,
秋风日夕下牛羊。
灯前共挽同心结,
杯酒何须奠玉皇。
秋天回到沛县中学后,郭影秋引导学生们阅读进步书籍,领着学生排练和演出抗战剧。9月28日,沛县在文庙举行孔子诞辰日纪念活动,县长上台训话,郭影秋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儿,他义无反顾地站出来,直接反驳县长的反动言论,受到张广涵、王林岗等一大批学生的拥护,也得到了进步校长苗敬一的暗中支持。
郭影秋的行为引起了组织的关注。1935年10月初的一个晚上,月光皎洁,夜凉如水,沛县中学校长苗敬一领着他的父亲——一位头戴瓜皮帽、眼睛明亮、精神矍铄的矮个子老头敲开了郭影秋的房门。老头儿让当校长的儿子离开后,才小声对郭影秋说:“我是苗宗藩,徐州共产党组织的代表。根据你们苗敬一校长对你的评价,我已经观察你好久了,并向中共苏鲁豫皖特委郭子化同志作了汇报,他让我来告诉你,经过组织的长期考查,决定吸收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你愿意吗?”
原来,在徐州一直就有党组织存在!
中共苏鲁豫皖特委郭子化1896年出生在徐州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他在18岁之前,只断断续续地读了几年私塾。1918年夏,郭子化考入徐州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运动,成立了“赤潮社”,宣传共产主义与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思想。1932年10月,郭子化以中共苏鲁豫皖特委特派员的身份来到山东省枣庄矿区恢复党的工作。郭子化个子不高,身材敦实,长着一张白白的大方脸,一对小眼睛眯着,显得有些不大匀称。为了更好开展群众工作,他跟着一位老中医学会了医术,肩挑药箱,步行来到枣庄中兴煤矿,在矿区旁边的棚户区开设了一家同春堂药店,20世纪30年代初,枣庄煤矿有两三万矿工,郭子化一边给矿工看病,一边开展党的活动,这家不起眼的小药房,很快成了枣庄党组织活动中心。1933年夏天,中共苏鲁豫皖特委被敌人破坏了,形势非常严峻,郭子化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没有气馁,坚定的信仰也让他觉得并不孤独,继续在矿工中发展党员,他坚信,只要坚守住这份信仰,一定能迎来春暖花开。
郭子化,是整个苏北和鲁南地区永不熄灭的共产党火种!
郭影秋多年来到处寻找共产党组织,渴望加入党的怀抱,却一直不知道党在哪里,没有料想到,今夜竟然被党组织的代表亲自找上门来了!他激动地眼含泪花,向苗宗藩表示:“这些年,我一直在到处寻找党组织,真是没想到啊,党,就在我身边!”
郭影秋不等苗宗藩说话,接着又连珠炮似地说:“我今后的一切都听从党的安排,宁愿牺牲自己,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敢闯!”
苗宗藩听了,严肃地问:“特殊时期,党组织要求党员单线联系,这件事除你我二人之外,不许让任何人知道,入党的事一定要保密,即使最亲近的人也不能透露!你能做到吗?”
郭影秋一脸刚毅,坚定地握紧了拳头,说:“请党放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郭影秋都永远能做到!”
苗宗藩听了,却轻轻摇摇头,似乎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伤心经历:1933年,徐州党组织遭到大破坏时,他受到国民党县长的欺骗,曾经登报自首,还劝别的党员一起自首,使党组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张光中等人被捕。张光中出狱后,按照中共苏鲁豫皖特委书记郭子化的部署,秘密回到老家沛县发展组织,恢复了沛县县委,并亲自担任县委书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