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4日
第07版:第七版

曲阜碑刻(四十五)

元曲阜历代沿革碑

张镔毅

在曲阜这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上,矗立着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信息的石碑——元曲阜历代沿革碑。这座石碑不仅见证了曲阜地区的历史变迁,更深刻反映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元曲阜历代沿革碑立于元惠帝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四月二十七日。这座石碑原位于曲阜旧县北门外,后于1964年被移入孔庙,1999年再被移入孔庙西仓东厢房。元曲阜历代沿革碑碑宽60厘米、高195厘米、厚55厘米。石碑四面皆有刻字,其中三面刻曲阜历代沿革的历史,一面刻元代曲阜县治所迁徙的历史。碑有额,文为“曲阜县历代沿革志”,书字高12厘米。

碑文的撰写者为石普,他是一位同进士出身的文人,曾任国史院编修官,后被曲阜世袭县尹孔克钦聘请为家庭教师。书碑者李奇,曾任东平路儒学教谕,其书法灵动秀美,兼具古朴之风。篆额者杨克明,兖州人,曾任卫辉路总管府经历,善篆书。正是这三位文人学者的共同努力,使得元曲阜历代沿革碑不仅在文字内容上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在书法艺术上也堪称佳作。

元曲阜历代沿革碑的碑文内容主要围绕曲阜县的历史沿革展开。碑身三面刻有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详细记录了曲阜地区自远古时期到元朝时期的行政区划调整、重要历史事件等内容。曲阜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其历史辉煌灿烂、源远流长。自上古时代始,曲阜便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先有神农氏始都陈,后居曲阜;又有黄帝生于寿丘;之后少昊氏“邑于穷桑,以登帝位”,徙都曲阜。而从西周封国鲁国始,到汉代的鲁郡,历唐、宋、元、明、清各代,曲阜始终保持、散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特别是元朝时期,曲阜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区域,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碑文中提到的元朝官员对孔庙的修缮、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举措,都彰显了元朝政府对儒家文化的尊重与推崇。

除曲阜县历代沿革志的内容外,碑文还有一面刻有“曲阜县治迁徙略”,概述了元朝时期曲阜县治所(即曲阜县衙所在)多次迁徙的历史,直到世袭县尹孔元用把自己的住所作为县衙,后来又将县衙迁到三皇庙,才将曲阜县治所位置稳定下来。这些记录为今人了解元代曲阜地区的行政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元曲阜历代沿革碑作为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信息的石碑,其历史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座石碑是研究曲阜历史、儒家文化传承以及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史料。碑文中详细记录的历史事件、行政区划调整等信息,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曲阜历史的宝贵资料。同时,碑文也反映了儒家文化在曲阜地区的深厚底蕴和传承脉络,为我们了解儒家文化的历史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元曲阜历代沿革碑是儒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见证。这座石碑的刻立不仅体现了元朝政府对儒家文化的重视和扶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与传承。碑文中提到的元朝官员对孔庙的修缮、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举措,都彰显了儒家文化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元曲阜历代沿革碑作为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信息的石碑,其历史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它记录了曲阜地区的历史变迁和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在于它为今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和研究历史的窗口。通过这座石碑,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曲阜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儒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这座石碑也激励着后人继续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精髓,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2025-02-24 曲阜碑刻(四十五)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197741.html 1 元曲阜历代沿革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