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第03版:第三版

济宁老年大学书画教师陈婧:

用画笔托起夕阳红的艺术梦

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绘画专业的陈婧,2018年进入老年大学后,也曾面临意想不到的挑战。

“老人们常把‘手抖眼花’当作挡箭牌,其实需要的是打破心理壁垒的钥匙。”陈婧翻动着精心设计的教案对记者说,传统美育模式难以适配老年人的认知特点,前期教学时,她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经过半年的教学实验后,她创新推出“分层递进”教学体系,将素描、彩铅、水彩等课程分解为“基础认知、技法突破、个性创作”三阶段,素描课从“握笔姿势”到“透视原理”拆解为12个训练单元,彩铅教学引入色阶渐变的“彩虹九宫格”记忆法,水彩课程则以“湿画法”替代需要精准控笔的工笔技法。在基础认知阶段,学员通过触摸不同纸张、观摩名画局部临摹建立直观感受;技法突破阶段引入“分解式训练”,将复杂笔法拆解为可重复练习的单元;到了创作阶段,则鼓励学员从生活取材——窗台上的绿植、孙辈的童趣涂鸦皆可入画。这种“小步快走”的模式,让零基础老人最快三个月就能独立完成完整作品。

目前,陈婧已累计培养学员300余人次,其耐心细致的教学风格与“不设限”的育人理念,让许多老年学员成为自己孙辈的“艺术启蒙师”。夕阳透过教室的纱帘,在宣纸上投下斑驳光影。看着二十余位银发学员专注作画的模样,陈婧轻轻调整了一位老人的握笔姿势说:“艺术是跨越年龄的心灵语言,只要愿意拿起笔,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胜男)

2025-04-02 济宁老年大学书画教师陈婧: 2 2 济宁晚报 content_200496.html 1 用画笔托起夕阳红的艺术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