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政局联合市委宣传部等20个部门共同发布《2025年度济宁市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重点实事清单》,以“三十六计”创新举措构建全方位关爱保护体系。这份涵盖36项具体措施的清单,从思想引领到生活保障,从法治护航到心理疏导,绘制出立体化护童蓝图。
全市将优先推荐困境儿童参评“新时代好少年”,并在全市法院系统开展假期法治实践营,组织留守儿童观摩庭审、学习自护知识。两级法院对侵害儿童权益案件建立快立快审机制,同时联合多部门共建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对失职监护人开展强制教育。教育部门将开展两轮中小学生心理筛查,培训2000名专兼职心理教师,各级心理健康中心计划组织50场儿童团体辅导活动。针对重点困境群体,民政系统推动儿童福利机构心理咨询室全覆盖,并设立孤独症儿童救助专项基金。住房保障部门承诺全年发放租赁补贴2600户以上,优先保障流动儿童家庭;市医保局确保孤困儿童享受医保免缴待遇,并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市场监管部门将对全市1591家学校食堂、23家配餐企业、500家提供餐饮服务的校外托管机构、130家大宗食材供应商,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行动。政务服务部门将开设“政务服务市集”进校园,为儿童保障事项提供现场办理;团市委持续打造“希望小屋”项目,构建“6+X”帮扶体系;社会组织培育计划通过公益创投大赛孵化专业儿童服务力量,目前已建立困境儿童关爱基金和孤独症救助基金。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36项措施均明确责任单位与完成时限,通过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确保每项关爱服务精准落地。随着“护校岗”优化、“15分钟托育圈”完善、文化场馆进校园等举措的推进,济宁正以系统工程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济宁晚报全媒体记者 苏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