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旋(嘉祥)
小时候,中秋节是必定要举家回老家的。天才蒙蒙亮,母亲便开始张罗:“这是给你奶奶的,这是路上吃的……”虽只是一个小时的车程,母亲却事事周全,直到每个人手上都拎上大包小包,她才满意地发出出发的号令。
往往人还在途中,奶奶催促的电话便一遍遍响起。儿时只觉得奶奶絮叨,而今回想,这一声声殷切的询问,正是节日里独有的、被牵挂的幸福。
最开心的要数晚上。奶奶搬出小方桌和几把椅子,在庭院里郑重摆开,然后将月饼仔细地均匀切开,码在瓷盘里。第一块月饼总是我的,奶奶一面笑着唤我“小馋猫”,一面将那份甜蜜递到我手中。一口咬下,豆沙馅又甜又糯,那绵密的滋味里,仿佛也嚼进了皎洁的月光,和家人们的欢声笑语。
夜色在老屋的青瓦上静静流淌,见证过别离,也珍视着当下的团圆。奶奶和父亲聊着村里的琐事,时而羡慕邻家新添的孙儿,时而唏嘘村口老李没能熬过这个夏天……父亲总是微笑着倾听,不时应和几句。奶奶虽不懂诗文大义,却在柴米油盐中将两个儿子养育成了正直的人。不知不觉,我常在桂花树下沉沉睡去,嘴角挂着心满意足的微笑,手心里,还紧紧攥着几朵米黄的小桂花。
如今我终于明了,中秋月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曾照亮盘中的月饼,照亮院里的桂花树,照亮奶奶忙碌的双手,照亮一家人团聚的小桌。无论此刻我身在何方,只要抬头望见那轮明月,便知道总有一份牵挂,在等着我回家。
手机铃声响起,是奶奶的电话:“今年中秋还回来吗?豆沙月饼给你留着呢,你最爱的口味。”“回,一定回!”桂花簌簌落下,沾在鞋边,仿佛要随我一同,踏上归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