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6日
第03版:

以信息化赋能公物仓管理

■本报记者 依然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思想和“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指示精神,市机关事务中心积极推动市政府公物仓“实体仓+虚拟仓”的建设,不断加大国有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间的调配使用和循环共享力度,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最大限度节约财政资金,促进节约型机关建设。2022年9月,济宁市政府公物仓入选国管局公物仓创新工作试点。

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促进资产共享共用是实现开源节流的重要突破口。2019年以来,学习借鉴各地市先进经验,结合市级机构改革和办公用房统筹调配,市机关事务中心建设市政府公物仓,将部门搬迁后闲置的资产,纳入公物仓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和统一处置,公物仓管理初见成效。公物仓启用后,市级大型活动和临时机构所需设备物资由公物仓根据需要统一配备,充分体现节约财政资金、降低行政成本的效果。尽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运行中仍存在实体仓建设占用财政资金、房产资源紧张、公物仓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市机关事务中心积极探索“虚拟+实体”现代公物仓,用数字化管理机关事务。实践证明,“虚拟+实体”现代公物仓不仅是仓储保管、科学调剂平台,更是国有资产经营增效平台,实现了公物仓与各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联建县市之间的互动,形成“4+8+N”的功能体系和“分布式”式仓储体系。

完善设计软件,优化系统页面操作。拒绝复杂式操作程序,改成一键购物式下单,实现人性化服务,智慧化的操作,不再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作负担,提升公物仓平台系统信息化水平。并研发手机端小程序,提高部门单位办理公物仓业务的工作效率。

打破区域壁垒,扩大信息共享面。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旨在打破单位、地区、层级壁垒,将资产纳入集中统一管理,实现对同一资产的多次调配和利用。通过构建“一张网”,纵向打通省财政厅、县市区公物仓信息系统,横向联通市财政局资产管理系统、办公用房管理系统,并将线上虚拟仓覆盖至市直各部门单位,让各部门单位自行上传闲置资产,相互浏览共享区域内可调剂资产,尤其对于不适合纳入实体仓管理的大型设备或有特殊管理要求的资产,可直接上传到信息系统,打造资产详情一网统揽的信息平台,加强数据互通,逐步实现消除信息壁垒,实现资产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调剂,进一步推动资产循环共享和高效利用。

提高智慧化程度,促进公物仓利用效率。探索应用数字技术,推动智慧资产管理。试点推广电子标签技术已被写入国管局资产管理工作“十四五”规划。通过资产入库建立 RFID 标签体系,对新入账的资产实现 RFID 标签全覆盖,将 RFID 射频技术与资产盘点融合后,将资产清查盘点任务变得高效、准确。新增通用资产配置计划审核板块及信息化审核。各单位新增资产前要先从公物仓调剂,公物仓作为资产配置入口,需严格执行资产配置计划审核。资产配置计划审核工作是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的重要措施,按照“结合存量审核增量”的原则,从严从紧编制。虚拟公物仓会带来大量数据,以此作为资产购置、调剂、处置的参考依据。通过公物仓信息平台驾驶舱数据分析,可直观看到哪种资产对部门单位需求度高,哪种资产利用率高,在来年储备资产购置中可作为购置决策参考。也可分析哪个时间段资产调剂频次多,在全年周期中分阶段做好资产储备计划。实体公物仓优先满足近距离调配的,通过使用虚拟公物仓,采用线上指令、线下执行进行调剂,并根据核算仓内资产数据得出最优配置方案,既可以满足需求优先,也能保证减少调剂成本。

2023-08-1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43098.html 1 以信息化赋能公物仓管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