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尼山暖阳》,像春风拂面,暖荡人心;如涓涓细流,静水流深滋润心田;似谆谆教诲,于平凡之中书写宏大的挚爱篇章。让我深感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时代价值,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以点带面展现了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它不仅仅是对古代儒家经典的解读,更是对儒家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拓展,体现出仁爱、礼义、诚信、和善及奉献等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及重要的现实意义。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孔佑华,致富不忘乡亲,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回报家乡父老。他先后出资100余万元,贴补村里的老年食堂和康养中心,村里6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70岁以上老人集中赡养。他用真诚感动乡亲,用行动说服对立者,最终把尼山村敬老事业做得有声有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尼山暖阳》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曾大娘、徐大娘等留守老人独自在家,因懒得做饭被饿晕了。这让孔佑华动了成立老年食堂的念头,这样既解决了老人的就餐,也消除了在外打工子女们对留守老人的担忧。
“和为贵”恳谈会化解了杜二狗和刘桂花两家的矛盾,促成了杜文龙和宋小雪的幸福姻缘;用“互换身份”“激励”的办法,使张二妮和徐大娘婆媳俩重归于好等等,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展现了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以礼义之道规范行为,以诚信之本立足社会的场景。这些故事,更加坚定了人们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
尼山村党支部书记孔佑华及村委主任颜玉茹等两委一班人,为广大村民群众服务的事迹,深深感染着我。孔佑华回村3年,垫资300余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加村民收入。他成立了鲜花种植基地、蔬菜基地、材料包装厂、物流站及老年康养中心等集体产业,使人均收入由3年前的300多元提高到了4800多元。
《尼山暖阳》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赋予它新的内涵。“人活一口气,鸟活一口食”“人肚里有食,就知礼节,守规矩”“抓住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人的胃”“家和万事兴”等等,这些淳朴的语言贯穿全剧。
这些接地气的语言,很容易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一样。心地平和的言语,一切都是那么舒缓且又水到渠成。
“容易接受的,便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这是对一部作品的最高评价,也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与吸引力的根本价值所在,《尼山暖阳》做到了,它无疑是一部值得推广宣传的正能量作品。正如剧终所陈述的那样:它宣扬了尼山村在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在村民们的集体努力下,尼山村精耕传统文化,用心用情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篇文章。
在未来的日子里,尼山村的故事一定会在孔孟之乡这片圣地厚土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