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0日
第03版:

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黄玉体 张惠临 周慧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当前,志愿服务事业要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坚持守正创新,探索有效路径,完善制度保障,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力弘扬志愿精神,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在宣传引导上下功夫,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优势,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和话题讨论等形式,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经验和志愿者感人事迹。在选树典型上下功夫,挖掘培育志愿服务典型,用先进典型引领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做志愿精神的积极倡导者、践行者。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汲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兼善天下、利济苍生”等激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宝贵思想,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孝敬父母做起、从邻里守望互助做起,用每个志愿者的点滴力量汇聚起志愿服务爱的洪流。

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增强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推进志愿服务经常化,努力实现志愿服务由以一个部门为主向全社会、全方位动员转变,从集中性活动为主向日常性、经常化服务转变,从单一、分散志愿服务向系统化、规范化志愿服务转变,依靠社会力量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志愿服务生活化,志愿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普通人,服务内容大多是平常事,要把志愿精神融入实际、融入生活,真正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潜移默化地感召人、激励人。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化,根据社会需求和公众参与愿望,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雪中送炭、温暖人心的活动,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提升品牌项目社会影响力。

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实现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完善队伍建设机制,以发展骨干志愿者队伍为重点,建设多领域的专业志愿者队伍,引导用社会化手段推动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壮大来源广泛、数量充足、贴近需求的普通志愿者队伍。完善激励回馈机制,以“好人有好报”的价值观念为引领,落实志愿者嘉许制度、志愿服务回馈制度,对优秀志愿者进行大张旗鼓的褒扬和嘉奖,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积极性和荣誉感。完善保障机制,把志愿服务的要求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政策中,提倡和鼓励志愿服务行为,维护志愿者正当权益,形成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政策导向,为志愿者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济宁市委讲师团)

2025-03-30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0233.html 1 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