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金乡讯(通讯员 高冬芹)2025年春季学期,鱼台县第二实验小学被列为济宁市课间15分钟改革试点校。学校创新构建“三维四阶”课间活动体系,通过空间再造、课程重构、机制创新,将传统游戏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让方寸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活力磁场。
据悉,学校坚持“健体、启智、铸魂”育人目标,着力构建“时空重塑+文化浸润+五育融合”的三维实施框架。在时间管理方面,创新推行“3+10+2”分段模式,即3分钟整队入场、10分钟主题活动、2分钟收心准备,配套实施“晴雨双轨制”活动方案。晴天开放五大运动区,即传统游戏区、体能训练区、益智竞技区、团队协作区、创新体验区;雨天启动“室内12时辰”计划,积极开发“走廊文化带”“大厅游戏区”“教室运动角”等特色空间,实现“一平米运动”全覆盖。
学校将传统游戏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精心开发“礼仪操”“数字跳房子”“交通安全飞行棋”等沉浸式德育项目。通过“红领巾积分银行”记录学生活动表现,设置“文明小卫士”“智慧小达人”等特色奖章,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同时,编制了《智趣课间活动指南》,每周动态更新39个活动点位,形成“基础套餐+特色加餐”课程体系。此外,学校构建了三级安全网络,设立班级安全员、楼层护导员、校级巡查组三级管理机制。开发“活动风险评估系统”,实现器材检查、场地巡检、应急预案数字化管理。
改革实施以来,学生们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小眼睛、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四小”现象逐渐减少。据调查,98.6%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孩子回家后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学校进一步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深化“智慧课间”建设,构建“活动内容可选择、运动数据可追踪、成长轨迹可记录”的智慧管理平台。持续推进“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不断探索“小课间”的“大文章”,让每一个课间都成为五育并举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