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第03版:

夏代的学校教育

■丁俊   

夏代作为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的初创时期,其学校教育虽处于萌芽阶段,却已展现出中华文明特有的教化传统。

夏代的教育机构:“序”“校”。关于“序”的功能,《孟子·滕文公上》中讲:“序者,射也。”表明“序”是教人射箭的场所。还有《周礼·地官·州长》中说:“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是指在春秋两季,地方官员会按照礼仪召集民众进行聚会,通过此类社交活动,加强部族的凝聚力和秩序。之后,“序”逐渐发展成有着祭祀、养老等功能的综合性场所,教育只是他的众多职能之一。夏代除了设在国都的学校外,地方也设有学校。《史记·儒林传》中记载:“乡里有教,夏曰校。”谈到“校”一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木囚也。”即用木质围栏形成的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成为习武训练的场地。《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到:“夏曰校”,“校者,教也”。宋朱熹注《孟子》指出“校”为乡学。

为政尚武,以射造士。《淮南子·兵略训》中提到:“舜伐有苗,启攻有扈”。禹能顺利征战三苗,启能讨伐有扈氏,都离不开骁勇善战的士卒。因此,锻造一支能射善战素质过硬的军事队伍,已成为政权存续发展的战略要务,军事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经考古发现,夏代已经开始运用战车作战,车上一般设置三人,左执弓,右执矛,中间御马驾车。为适应车兵车战的作战要求,“射”“御”能力成为军事训练的核心内容。《文献通考·学校考》中记载:“夏后氏以射造士。”以“射”为核心的军事技能成为了贵族子弟的必修课。

敬老尊祖,学以明伦。《礼记·王制》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这里的“国老”指告老退职的高官重臣,“庶老”则是指告老退休的一般士人。可见,“序”除了教射之外,还兼具养老的功能。夏代的伦理观念中已含有尊卑等级之义,以养老敬老为主的“孝”是进行人伦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礼记·表记》有云:“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夏人虽然信仰鬼神,但提倡保持适当的距离,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和人事,学校教育通过敬老尊祖传递伦理规范,从而达到强化社会等级秩序的作用。包括夏代在内的中国古代学校有着共同的教育任务,即“学以明伦”。《孟子·滕文公上》记载:“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说明夏代的学校教育承担着人伦道德教化的职能。对于孟子提出的“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朱熹注解说:“父子有亲,……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所以明此而已。”正是对夏代学校人伦教化功能的阐释。(作者单位:曲阜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

2025-04-27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2273.html 1 夏代的学校教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