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第04版: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区校区

传统文化融入教学 协同育人绽放魅力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柳

通讯员 刘超 邵娜

近日,在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区校区小学部的语文课堂上,围绕《端午粽》一课展开的“端午美食文化推广会”正在进行中。语文老师郑茹以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文化意义为引,带领学生从传统节日出发,延伸至语言文字与食育、美术及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解锁端午文化密码,实现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提升。这是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区校区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路径的一个缩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按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区校区全面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校园活动和德育实践,构建“知、行、悟”一体化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着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自信。

课程融合

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李白曾经在《蜀道难》中感叹过巴蜀道路崎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中所描述的地形特征是什么?”在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区校区初中地理《中国的地理》一课中,李飞老师以李白的诗句引入教学,学生结合四川盆地的卫星地图,发现四面环山的地形与“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的险峻相呼应。接着,通过对比《尚书·禹贡》中“九州山川”的古代地理分区描述,李飞引导学生思考古人如何用文字记录地形。据李飞介绍,将传统文化融入地理课堂,除了引用古诗词,还可以融合画作,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课后,她还设计了“家乡地形密码”活动,要求学生走访本地古村落,记录民居建筑特色。“将诗词、绘画、建筑等传统文化元素与地形知识深度融合,既落实了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又让学生在文化溯源中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李飞说。

近年来,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区校区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理念,在语文、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中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如古诗文鉴赏、语文特色活动“诗词大会·飞花令”、历史人物精神解读、传统美德案例分析、“翰墨丹青”学生作品展等,把中华民族特有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德行素养和社会民俗贯穿到课堂中,使学生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力求将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培养既具有现代精神又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人”。

同时,学校将书法、民歌、故事、戏曲、课本剧表演、绘画等纳入课程内容,开设《经典诵读》《论语》等课程,将《论语》《孟子》等经典篇章纳入语文拓展内容,在晨读和放学路队反复诵读。坚持以书法艺术教育、中华经典美文诵读为载体,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古代优秀诗文、优秀历史人物故事等传统文化符号。

活动赋能

多元场景深化文化认同

“揉泥要有耐心,指尖力度要均匀,把泥料中的气泡完全排出才能避免干裂。”在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区校区的陶艺课上,老师孙祥萌时不时地叮嘱着学生。只见学生们专注地捏塑着手中的小泥料,经过耐心地捏塑,一块块不起眼的泥团逐渐变成一件件心仪的作品。孙祥萌告诉记者,陶艺创作没有模板可以遵循,每一次创作都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将学到的绘画、书法、陶艺等技法与知识融为一体,制作出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因此,陶艺课也是一种可以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性艺术课程。

丰富多元的活动是传统文化扎根校园的沃土。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区校区以品牌活动为引领,打破课堂边界,积极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广泛组织开展“传统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济宁本地资源,结合运河文化,带学生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设陶艺、剪纸、书法、腰鼓等社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开笔礼”“敬师礼”等仪式教育,强化尊师孝亲、明礼守信的价值观;扎实开展晨读、午写、暮诵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20分钟诵读、书写时间。这些活动以沉浸式、互动式的多元场景,点燃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从“单向传递”迈向“深度共鸣”,让文化认同在一次次实践体验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汇聚力量

多方协同构建育人生态

“良好的育人生态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重要追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保障。”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区校区党总支书记、校长邵长瑞说。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核心在于协同共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各自扮演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角色,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为深化家校合作,赋能家庭教育,近日,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区校区小学部家长学校正式成立。活动中特邀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研究员赵永和,从孟子教育思想出发,为小学部全体班主任老师及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家长学校架起了家校沟通的彩虹桥,让知识的清泉与家庭的爱意汇成滋养幼苗的甘霖,让每位家长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同行者。

此外,记者了解到,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区校区积极引入“三方”优质资源,联合济宁市博物馆、泗河文化博物馆、济宁市孝和文化博物馆等,组织学生开启“文化寻根”之旅,并持续深化校馆合作,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底色。“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体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将继续深化‘文化育人’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形式,让传统与现代交融,为培养有根有魂的时代新人不懈努力。”邵长瑞说。

2025-05-09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高新区校区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2978.html 1 传统文化融入教学 协同育人绽放魅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