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7日
第04版:

最佳机位

陈丹玉

潮州最值得期待的新景点,属潮人公园无疑了。这座耗资巨大的江岛公园尚未正式开放,已博得泼天流量。

前有官方媒体密集报道,连拍照的最佳机位都一一官宣了。后有自媒体的无人机、摄影师的长枪短炮,无不对焦这片新筑园林。我猜,目前只有作家尚未开笔描摹吧。快与慢,抢先与推后,确是真有几分可待分辨的意趣。

显见的,新媒体崇尚快,而先声夺人。在对手还没反应过来之时,将优势拿下。凭借声、光、电的精准重现和精彩演绎,把更多的目光聚拢过来,把人气积攒起来,流量池方可快速填满,乃至成为顶流。

写作者的慢热,是受文学天生属性的影响,亦是文学经典的教导。本来,文学就是情学。情之发有端,持有时,注有势。真情恰似一条河流,河里没有水,或仅有极浅的水,又将如何流动呢?景区尚在建设中,并非最美最完善的时候,珍惜文字的作家,绝不轻易伸出握笔的手。

文学殿后,似乎可称为一种优良的传统。试看《红楼梦》中大观园的修筑,是到哪个阶段才提请拟匾额对联的?难道不是到了“园内工程俱已告竣”之时吗?

对于这件难事,贾政这位大家长是这样思考的:“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因此,才有了贾宝玉的“试才题对额”,比如“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等佳句的诞生。

贾政那样的一个腐儒,尚知有题有联方能使园林生色,可知文学之于景致,其意在“生”。好的题目联句,可让景致有了意境,如画龙点睛般激发饱满丰盈的艺术表现力。

文学不抢早登场,不刻意制造,因为景文相接机缘的到来,需要无数人命运齿轮的辗转与校准,在最好的时间里迎来最合适的人。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不是风景尚未成熟,而是人还未长大。

等到那人走遍千山万水,历尽人世沧桑,他湿润的眼睛才会框住某一处风景,久久凝望,欲说还休。如那般的情潮催动,思接千载,不得不提起笔来,写下一些句子,吸引着后代学子,欣欣然循着他的足迹,来与风景对话。如苏轼之于赤壁,如崔颢之于黄鹤楼。

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怎么可能单纯地描写美景。文学家借眼前之景辨真伪与贤佞,鉴奇崛与庸常,赏景创作约等同于悟道修行。是人所经历的一切,送他来到这景里。他的全部的生命激情都凝聚于笔端,挥手摇动风雷,屏息墨注千行。

文学殿后,这是写作人的谦逊与自信。待到景致都已被放大,被渲染,似乎感觉也不过如此之时,文字的抒写会领人走进风景的深处,探究心灵安放的种种可能。景深林茂之处,人潮散去之时,诗情依然肆意生长。

心与景的感应,原非光线与构图的营造那么简单。在最佳机位上再拍一百张,亦难释放东施效颦的挫败感。而面对同一片风景,有多少颗鲜活的心,就有多少分深切与独特的感受。文学不畏惧同一个机位,怕的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乃至心灵的麻木与自我的丧失。

潮人公园的围挡终将撤去,人潮终将涌入,无数“最佳机位”将被发掘、分享、遗忘,再被新的“最佳”取代。然而,当喧嚣散尽,当滤镜褪色,当最初的惊艳化作寻常公园的风景,总会有那么一个寂静的时刻,一个孤独的身影,或倚栏,或临水,或登高。

这个人的目光,越过曾被千万镜头框定的“最佳”,投向光影流转的深处,草木呼吸的晨昏,砖石瓦砾间沉淀的故事。那一刻,他的心弦被无形之手拨动,胸中块垒化作笔底波澜。

这无关抢占,只为诉说;不求速达,但求邂逅。以心灵为取景框,以生命体验为焦距,捕捉那超越了视觉的永恒微光,在纸上为这风景,也为所有路过的人,寻得一处安放心灵的栖息地——这,是文学为风景选取的采撷之地。■陈耿之 摄影

2025-08-17 陈丹玉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0144.html 1 最佳机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