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彬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以农村基层党建为引领、促进乡村治理的高效发展,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乡村治理理念。要坚持乡村治理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理念。经济发展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所在,也是社会治理的治本之策;良好的社会治理也必然有利于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助推高质量发展。因此,发展与治理缺一不可、不可偏废。要强化“党建+”工作理念。推进“党建+思想引领”“党建+人才队伍”等,将基层党建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各项工作之中,实现党建与乡村治理工作互融互通、同频共振。培育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合作共治的理念。在发挥党组织“元治理主体”作用的同时,将社会组织、村民、志愿者等纳入乡村治理主体之中,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各主体积极参与的治理共同体。
党建联建加强组织保障。要推动组织联建,以地缘、人缘、产业为联结点,以“强带弱、大带小”为主线,建立“乡镇党委—联合党委—村党支部”组织链条,合理统筹使用力量。治理联动,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信息沟通机制、矛盾化解机制、应急处置机制等,构建“乡镇党委统筹抓、联合党委协调抓、农村党支部具体抓”的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并对农村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等工作统筹安排。产业联兴,通过推行“党建+产业联盟”,建立跨村产业联盟,做到同一产业联盟组建一个联合党支部,通过支部领航、联盟聚力,实现信息共享、技术共培、产业共建、品牌共创、发展共促,着力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
打造人才“选育用”链条。要拓宽干部选拔视野,注重从村致富能手、乡村好青年中选拔,从在外“能人”中引回人才,在此基础上把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村“两委”干部。要坚持“凡进必审、凡调必审”的原则,认真审查后备干部的政治立场、德才素质,严把干部选拔“入口关”。要建立健全乡村干部关心关爱和服务机制,加大对村干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资金、技术、信息支持,统筹各项优惠政策给予创新创业支持。要通过教育培育、实践锻炼、落实治理责任、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等举措,全面提升村干部的综合治理能力。
筑牢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党支部+合作社+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凝聚在产业链上,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把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与群众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完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推动广大村民全过程、全环节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凝聚智慧和力量。正确处理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积极探索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事务分离,账务分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明确的制度规定村民委员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责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事项清单,厘清各自选举办法、民主议事决策程序及财务审批权限。
(作者单位:中共曲阜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