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筚路蓝缕、闯关夺隘奋力开拓出来的成功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路。经过革命的淬炼和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很多重要并仍在不断深化的独特经验,成功破解了“现代化”的密码。
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得以走上正轨、接续推进并创造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的决定性因素和最显著优势。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共产党以高超的、无与伦比的领导能力,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力量,从革命到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推动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新局谋新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党的领导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所在和核心力量,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至上是初心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中国奇迹”之所以能不断创造,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从“救亡图存、人民解放”到“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再到“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永葆青春的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的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力量源泉,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勤奋进取、爱国敬业、勇于创新,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行。
制度建设是坚强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在百年探索中形成了严密完整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在革命中选择,在建设中探索,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不断创新发展,持续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有序。
中国共产党推动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奋进史,就是不断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制度体系已经形成,制度优势不断彰显,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的良好局面。“中国奇迹”的不断创造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断满足,就是制度优越性的最好证明。
发展理念是强劲动力
发展是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产生的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中国式现代化始终以发展为旨归,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引导,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始终与时俱进的完善和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科学有序发展。
新发展理念是推动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指挥棒、红绿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一个整体,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五位一体整体推进,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从而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和平崛起是鲜明底色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五千年悠久文明基础之上的,它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间正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蕴含着和合文化、忠恕之道、天下大同的文化基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是一个视和平为生命的民族,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也通过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解决困扰人类的社会、生态、国际关系等问题提供了经验,体现了中国的责任和担当。走过百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让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未来,沿着这条正确道路,中国将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