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雪
家是国之本,国是千万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守住亲情关,严格家教家风,既要自己以身作则,又要对亲属子女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实际上,守住亲情关的本质是要求把握好家庭建设中严与宽之间的关系。作为新时代君子人格的代表群体,领导干部“修好身”“齐好家”,辩证地处理好对国家和对人民的“大爱”与对家属对亲友的“小爱”之间的关系,是其履行“治国”“平天下”责任的重要前提。
守好亲情关要理性对待家庭之“和”。国以家为基,家以和为贵。所谓“家和”,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和谐,是在坚持原则基础上的宽严有度、相互包容,而非相互溺爱放纵、相互护短。《礼记》讲:“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和谐有序的家庭是干事创业的“加油站”。一方面,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有利于疏解工作压力,积蓄工作动力。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互谅互让,有助于减少工作后顾之忧,不为家长里短所牵绊。当前,少数领导干部曲解了“和”的内涵,错认为只要对家人的要求无所不应就能达到家庭和谐状态,甚至出现了对家人的错误一再包庇等违法违纪情况。新时代领导干部守好亲情关,应当坚守法纪底线,通过严管厚爱来理顺家庭关系而不是以违纪换和谐。
守好亲情关要切实承担家教之“责”。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积累了诸多彰显家庭责任的美德,如夫妻相敬爱、以孝养父母、教子以义方等。围绕着如何教导家庭成员将这些责任落实到位,古代贤者积累编撰了如《颜氏家训》《郑氏规范》等“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的家训典籍。揆诸其中,对家人立身处世的规矩教育言辞恳切、意蕴深刻,对于新时代家风建设有重要启示意义。当前,广大领导干部面临改革、发展、稳定等各个领域的繁重任务,有时甚至会因为履行工作职责而不得不压缩对家尽责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减免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引导之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这就要求其统筹好工作与生活,除了给予家人足够的温暖关爱,还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纪律劝教与规约,确保家庭成员讲规矩、守规矩。
守好亲情关要带头守好家风之“廉”。作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培树正确亲情观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实现廉洁齐家这一目标。在维护家庭和谐、履行家庭责任过程中,领导干部要认识到家风问题不是个人小事,也绝非家庭私事,它是关系到党风、民风的大事。关爱家庭、亲人是人之常情,但是关爱什么、怎么关爱这是关键。唐代罗隐曾讲“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以此主张为官当坦荡清廉,不以为子孙谋家财为宗旨。大量案件显示,“夫妻联手、全家上阵、共同敛财”是当今贪腐案件的一个重要特点。何以如此?贪欲不止、公私不分、家风不正所致!新时代加强干部队伍纪律建设,应当引导领导干部公私分明,不用亲情代替原则,更不能为了亲情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在此基础上,有效发挥家庭的生活功能、教化功能和社会功能,强化言传身教作用,带头继承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优秀传统文化的DNA,带头继承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家风建设的珍贵遗产,树立看齐意识,强化榜样作用,以清廉党风政风带动和谐社风民风。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