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雁①李婷婷②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为政素养的高低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成效和人民群众的福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干部为政素养相结合,既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为青年干部提升为政素养提供深厚滋养和宝贵指引。
以“修身立德”为基,筑牢为政之魂。修身的根本在修心,现代人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常常忽视心性的修养,以至于身心分离,任精神家园荒芜。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应把心性修养、人格的养成放在青年干部成长的第一位,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思维体系。良知决定方向,有了正心正念,在正确人生方向指引下,才能保证知识技能充分发挥作用,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增强自身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彰显道德操守,筑牢为政之魂。
以“敏学笃行”为本,明确为政之向。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尚学习的优良传统,儒家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当很多人看到眼前的危机困难时,总有一部分人能够未雨绸缪,站在更高的视角,通过危难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并制定策略与出路。而要具备这种从容应对变化、洞察秋毫的远见卓识,离不开终生学习的理念,离不开对变化发展规律的把握,离不开对经典的学习。如今,青年干部更需要保持敏锐的学习态度,汲取古人智慧,从经典中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明确前进方向,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真切感受民众需求,为人民谋福利,推动社会发展。
以“担当有为”为要,锤炼为政之能。担当有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人志士的鲜明特质,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事迹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担当的品格。今天,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担当显得尤为重要,青年干部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任务,要把困难当作成长的机遇,在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时敢于冲锋,率先垂范,在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中,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青年干部务必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实践能力,在新时代的历史画卷上书写光辉灿烂的篇章。
(作者单位:①邹城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②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