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美食最能袒露一个城市的烟火气。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济宁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美誉,却不一定数得出济宁这座美食之乡的底蕴。
自古以来,上自厅堂楼阁,中到酒馆茶肆,及至寻常巷陌,老济宁都有各自常用的美食。孔府宴、运河宴,宴合儒家礼制,有序长幼、别尊卑,敦风厉俗、教化天下之功。
除此之外,济宁地处运河中枢,四方通衢,客商云集,南北物质文化交流频繁,所辖县市区土地肥沃,河流湖沼密布,农林牧渔产品丰富齐全,从而成就了悠远而独特的餐饮文化。民间各种美食也是各具特色,众多名吃小吃散落市域之内,香气满城。
济宁市档案馆深度挖掘整理济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作出版了古文体作品集《济州故华录》,内容涵盖济宁诸多文化元素,美食文化也是其中重点展示的内容之一。在《济州故华录》的基础上,又开发了美食文化明信片、美食文创手提袋等,开展了档案文创产品“五进”活动,深度宣传与涵养济宁美食文化。
如数家珍 娓娓道来
《济州故华录》对济宁美食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梳理,作品独具才情,体物入微,非深入生活、洞悉济宁者不能道。
孔府宴系列。《济州孔府宴赋》探秘孔府宴的历史源流、发展脉络,以及特色菜品等。孔府宴是曲阜孔府的王府菜,是孔府接待贵宾、袭爵上任、祭日、生辰、婚丧时特备的高级宴席。
盛宴礼节周全,程序严谨,遵循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哲理主张,是中国古代宴席的典范。孔府宴原材料丰富,“稻黍稷麦菽”“枣李杏栗桃”“牛犬羊猪鸡”,菜品丰富,有“诗礼师匠”“八仙醴水”“熏篝火色”等。
《孔府宴珍馔四十品》细细描摹孔府宴的20道名菜,每一道都有一个诗意的名字,而背后皆有传说典故,比如带子上朝,“带子拜章桂兰殿,上朝礼文祈永年”;诗礼银杏,“堂前文墀铺银杏,洁祀款案伯鱼翁”;御带虾仁,“阙里青虾出渎流,诣谒圣府卸吴钩”等,这已经不仅是对菜品的尝试了,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品味和鉴赏。
运河宴系列。《古济州运河宴赋》形象地描述了独具一格的济宁运河宴菜系,此宴食材来自济宁内外每季物产,以南四湖、北五湖淡水湖产品为主,“南北九水饶鲲殷鳞狩鳍棘”。《济州运河宴佳馐四十品》介绍了运河宴20道名菜,如红烧甲鱼,“栉沐颿风波微稀,憩宴济州鼋鱼吉”;筒子鲫鱼,“披垒镕调鲫鱼筒,辍味久忆济州城”;红烧鮥鱼,“湖泽藻草鮥鱼黄,阔颡长须肉嫩爽”等。
玉堂菜系列。《济州玉堂赋》讲述了玉堂酱园的历史和今天。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玉堂酱园,其产品信誉崇高,经年不衰,“味压江
南三百年,道循儒商三十秋”。190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荣获多项金奖,为国争光,“巴国博览五枚金牌赫西洋”。《济州玉堂酿珍四十品》对其主要名产,如包瓜磨茄、糟鱼醉蟹,各种合锦及松花豆干、腐乳酱醋,以及各种名酒一一详尽介绍,使人们开阔了眼界,甚至读至其精彩处垂涎欲滴。
微山湖宴系列。微山湖宴以各种鱼类、水产、莲藕等食材闻名运河沿岸。《微山湖“鱼宴词韵食单”四十品词稿》,对微湖鱼宴、糯米藕、狮子头、汪鱼条、珍珠鱼丸、翡翠鱼排、清蒸螃蟹、鳝丝羹等典型菜品的做法吃法,作了穷形尽相的描摹,清词丽句,充满了清新的野趣。《南阳古镇四十品物华词曲稿》细致描绘了南阳风干鱼、双黄鸭蛋、荷香腌蛋、大闸蟹、小龙虾等湖区特色食品。《南阳古镇“湖韵景悠”四十品词稿》《行香子·湖里渔家》描写了柴抟地锅的火爆,“荻花店篱,锦簇芰荷。酒旗风、拂香撩客。椒料喧沸,土釜炽火”,这是何等热闹的人间烟火气。
民间小吃系列。《济州美食赋》对济宁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从食衍、食礼、食尊、食朴、食色、食香、食味、食形、食器、食材、食技和食民等12个方面,作了津津乐道的点评。《济州民间美食二十品》描写了济宁民间20种美食,如寇记甏肉干饭,“蔬豆配肴小户田,蒸饭粳米大农庄”;王记馓子,“王记手诀精功夫,均整金条香脆酥”;夏家田螺,“济州河湖田螺肥,夏家购选岸堤圩”等,真是色香味俱全,观之令人神往。《月饼本纪》《十品月饼词稿》《月宴歌》则是别出心裁,考证溯源济宁民间流传的月饼文化,寄寓了对家国团圆的期盼。至于《古济州典籍72候物花色食雅366品诗词曲稿》对民间美食的挖掘,更是收罗备至,细致入微。
万福楼系列。万福楼是济宁著名的老字号饭庄,于清光绪年间开业,最早开设在南门大街路东,拿手名菜有金钱鸡、炸腰穗、面包鸡卷、秦皇鱼骨、烤花鱼,尤擅清炖全鸭,乃至包办满汉全席。《万福楼赋并序》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写了万福楼的前世今生,以及菜品之丰富精细,“山肴海错燕菜席,融南汇北古风礼;筵序淡浅度品细,酿酝浓氛伴芳醴。”《济州万福楼四十品词稿》《万福楼文趣十品词稿》《万福楼古谱鲁菜琼华四十品词稿》,对今日万福楼的精华菜品逐一点评,美文与美食相得益彰。
美食入画 引人神游
《济州故华录》明信片,深入挖掘《济州故华录》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旅游文化等资源,推出系列明信片首套10种。其中,与美食文化多有关联。
《济州印象》明信片,由习画的孩子们创作设计,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描绘了太白楼、古南池、凤凰台等著名景点,以及著名的民间小吃,充满了天真的童趣。
《济州民间美食二十品》明信片,由济宁市工艺美术大师杜文丽设计创作,精心绘制了济宁的20种传统民间美食,堪称济宁民间美食“导游图”。
《济宁民间美食二十品》文创手提袋,以“档案文创+美食”的形式,设计制作了“济宁民间美食二十品”文创手提袋,采用食品级环保材质和诗配画的形式呈现,一面印有民间传统美食古文体诗句,另一面印有济宁著名非遗传承人精心绘制的美食画作,如刘记猪头肉、老高菜盒等,既展现了济宁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又通过文化创意将民间美食与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赋予了美食更多的文化内涵。
为传承与弘扬济宁美食文化,济宁市档案馆开始建设“民间美食——济宁传统小吃照片档案数据库”,广泛征集拍摄老济宁主城区及各县市区美食照片。目前已征集县市区美食图片200余张,以及《孔府菜古今谈》《拾味济宁》《走进玉堂》等济宁美食专著多部。
文旅融合 文创助力
《济州故华录》的开发利用,不仅有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促进文化消费增长,助力文旅融合,对餐饮行业宣传推广美食文化产品,也具有参考利用价值。济宁市档案馆以档案文创产品“五进”路径,点线面结合,征研创并举,光大济宁美食文化。
联合任城区档案馆,开展了“济州民间美食二十品档案文创手提袋走进传统美食”活动,与山东玉堂酱园、济宁运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签署授权协议,把《济州故华录》作品用于美食产品的包装和宣传,促进档案文创与企业文化产品有机融合。
龙年春节期间,举办了“品档案文创 过文化大年”活动,联袂春节运河庙会美食文化节,连续6天集中展示档案文创产品,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市民节日文化生活的热点项目。
目前,济宁市档案馆在开发《济州故华录》的基础上,继续编印后续作品,持续研发档案文创产品,将其中蕴含的美食文化等文化基因,以具体、生动、新颖的理念进行更为广泛的传播,发挥档案传统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书写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