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周广慧)高挂的灯笼、红红的春联……蛇年春节,乡村过年的喜庆气氛分外浓。春节期间,任城区唐口街道阵阵“新”风拂面而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丰裕,农民过年也讲起了新风尚。
年货礼品 “改头换面”。“今年过年不给老爷子买烟、酒了,我给他买回来了一部智能手机,以后在外面工作时,就能通过网络跟家里联系了。”除夕这天,在外地打工的小王匆匆赶回到了农村的老家。“现在的农民也讲究得很,方便、实惠、上档次的年货越来越受欢迎。”街道驻地一家超市的老板介绍,“现在农民买礼品不再只看重价位,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他们更加关注质量和档次。”
拜年方式彰显时尚 。“老爸,我们给您拜年啦!”春节期间,唐口街道后陈村的陈福强老人和远在上海的儿子通了视频电话,他激动得好久说不出话来。随着手机在农村的普及,大家更多地选择了电话拜年和微信视频拜年。从除夕晚上开始,家家户户的手机响声就开始接连不断,微信消息滴滴作响,电话、视频等新型拜年方式越来越受农民喜爱。
减少应酬,走访村民。孟楼村的村干部杨秀玲说:“应酬少了,几乎没有。陪上面检查的次数也少了,以前每年到了年终就有太多的应酬和检查,有点力不从心,还耽误正事。现在每天都在入户走访,干不完的事。” 没有了那么多应酬和检查,像杨秀玲一样的村干部都愿意把腾出来的时间多花在为民办实事上,为新春开局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