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振(汶上)
又是一年花好月圆夜,我不由想起三十多年前,与冯金波在中秋夜同游县城的往事。
那时的中都(汶上别称)城,格局疏朗,仅由几条街道勾勒出几个方正的区域。从空中俯瞰,宛如一幅笔触简约的速写,又似墨色清淡的水墨小品。与如今这幅波澜壮阔、色彩浓郁、生机盎然的巨幅油画相比,别有一番素净的韵味。
冯金波是我初三的同桌,性情相投,交情甚笃。课余常约三五同学四处漫游,美其名曰:“既要读万卷书,亦须行万里路。”中秋夜进城一游,便是我俩一时兴起的约定。
那日傍晚,我匆匆吃完晚饭,瞥见里屋有一盒寅寺川蜜月饼——大约是走亲戚剩下的。我悄悄取出两枚,用旧报纸仔细包好,揣进上衣口袋,推上自行车向母亲打了声招呼,便出了门。
月亮已斜挂在东南天边,清辉透过疏疏落落的枝杈洒在我身上,颇有几分“披星戴月”的诗意。骑到两村之间通往县城的公路口,冯金波已在约定处等候。我将月饼递给他,他竟同时塞来一个苹果。我们相视一笑——这不成文的仪式,为中秋夜平添了几分郑重与欢愉。我们一边吃着,一边说笑着朝两里外的县城行去。
月色愈发明澈,满天星子仿佛缀在头顶,静静地注视着我们前行。四野寂寂,唯有道旁蟋蟀偶尔低吟。不远处的县城沐浴在月华的薄纱里,显得朦胧而神秘。
行至西关拐角楼,我俩却有些意兴阑珊了。原来小城的夜晚并无多少景致可看:店铺多已闭户,街巷人车稀疏,路灯昏黄,反不及月光清亮。
……
等我踏月归来,母亲正在院中的小桌上摆放水果与月饼,焚香祝祷,敬奉天地祖先。夜色宁静,月光洒满庭院,一切都笼罩在祥和之中。